《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 运动损伤概述
运动损伤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其与运动训练、运动技术、运动项目、运动环境和装备等有密切关系,主要发生在人体运动系统,但也包括血管和神经系统的损伤,在我国医学中属于骨伤科的范畴,是运动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运动损伤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按损伤的程度分为轻度损伤、中度损伤、重度损伤。轻度损伤指受伤后能按训练计划进行正常训练,并且不至于使伤病加重;中度损伤指受伤后可训练,但需要停止或减少患部活动;重度损伤指伤后完全不能进行训练,需休息治疗。按损伤的病程分为若一瞬间遭受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的损伤为急性损伤,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症状骤起,表现为红、肿、热、痛等;局部长期负担过重,多次微细损伤积累而成的劳损,或由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化而来的陈旧性损伤为慢性损伤,特点是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渐起,表现为酸、麻、胀、疼等。本文将在运动损伤分类的基础上对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羽毛球专项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研究。
2 运动损伤情况统计
通过数据统计发现,45名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2012级羽毛球专项学生在平均3.3年的专项训练时间里都有运动损伤的经历,总损伤次数达到了139次,平均每人受伤3.1次。进行羽毛球运动的强度和训练量都比较大,长时间运动会使肌肉和关节产生疲劳,久而久之易发生慢性损伤,同时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要运用各种动作回击来球,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准备活动不够充分或是稍不留神便会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由此可见,运动损伤在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2012级羽毛球专项学生中属于普遍现象,每名学生都曾在训练中有受伤的经历。(表1)
2.1 损伤部位
在接受调查的45名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2012级羽毛球专项学生所发生过的运动损伤中,关节损伤发生的情况居多,共86次,占总损伤次数的61.8%。其中膝关节损伤发生最为频繁,共24次,占总损伤次数的17.3%;其次依次为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踝关节损伤,分别占12.9%、12.2%、11.5%、7.9%;肌肉损伤次数明显少于关节损伤,共46次,占总数的33.2%,主要集中在腰背部、腿部、肩部和手臂部位的肌肉损伤,另有7次(5%)的其他损伤情况。
2.2 损伤类型
表1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2012级羽毛球专项学生运动损伤部位表损伤部位关节损伤 肌肉损伤 其他损伤 总计踝关节 膝关节 肘关节 肩关节 腕关节 腰背肌 腿部 肩部 手臂次数 11 24 16 18 17 15 13 10 8 7 139比例 /% 7.9 17.3 11.5 12.9 12.2 10.8 9.4 7.2 5.8 5 100合计(次/%) 86/61.8 46/33.2 7/5 100
在全部的139次损伤中,劳损伤数量最多,其中包括关节劳损56次,占40.3%;肌肉劳损29次,占20.9%;关节扭伤27次,占19.4%;肌肉拉伸20次,占14.4%。另外还有一部分撞伤、挫伤等性质的损伤。教育学院学生多是在大学才开始接受羽毛球专项训练的,因此,从事羽毛球运动所需的肌肉和关节力量存在一定不足,在从事羽毛球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需要多次完成急停、急起、奔跑及跳跃等动作,运动员的下肢关节和肌肉需要承受极大的负荷,长期的训练会对肌肉和关节造成劳损,同时在训练疲劳状态下,学生有时会注意力不够集中,因而会造成扭伤现象的发生。加之学生运动员对训练后的恢复、放松及损伤后的恢复认识不到位,难以保证其训练后体能的及时恢复,久而久之疲劳成疾。(表2)
2.3 损伤性质
运动损伤按损伤的性质划分,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损伤,急性损伤是遭受一次直接或间接暴力而造成的损伤,慢性损伤是由微细损伤积累而逐渐造成的损伤。据统计发现,在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2012级羽毛球专项学生运动损伤中,慢性损伤最多,共发生87次,占总数的62.6%;急性损伤52次,占总数的37.4%。慢性损伤造成的原因在于大部分教育学院羽毛球专项学生在大学前都未从事过羽毛球训练,在专项体能和力量方面存在一定不足,而大学期间进行的羽毛球运动多为专项技术的练习,体能方面训练较少,另外由于专项基本功较差,学生的一些专项技术动作不够规范,长时间的训练导致身体疲劳,反复的错误动作则造成关节和肌肉的劳损。急性损伤则是由于体能上的缺陷导致训练或比赛中易于疲劳,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发生关节扭伤的情况。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力量素质较差,在高强度的训练时易发生扭伤、拉伤等。这些损伤都是由于其体能上的缺陷所引起的,因此应该重视对运动员体能方面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