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教育学院2013级健美操专项学生运动损伤特征的分析
1.1、运动损伤的伤病率
在所调查的29名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2013级健美操专项学生中有不同程度运动损伤的有12名,占研究对象的41.38%。这表明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2013级健美操专项学生运动损伤情况较为严重,不同性别健美操专项学生运动损伤的伤病率无明显差异。
1.2、运动损伤的程度
运动损伤的程度是指运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具体分为轻伤、中伤、重伤。受伤后能按计划进行训练的称为“轻伤”;受伤后不能按训练计划进行训练,需要停止患部练习或减少患部活动的称为“中伤”;需要立即停止训练进行治疗的称为“重伤”。从损伤的程度进行分析有利于训练计划的制定,这正是运动损伤程度评判的特殊之处。结果显示12名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2013级健美操专项学生运动损伤程度表现出以中轻伤为主,其中轻伤占75%,中伤占25%。尽管重伤没有发生过,但是严重的运动损伤一经出现可能会危及专项学生的学业以及以后的运动生涯,必须加以重视。
1.3、运动损伤的时间
对调查所涉及的26名健美操专项学生的运动损伤经历进行分析,其中1-3月份运动损伤的人数为4人,4-6月份运动损伤的人数为1人,7-9月份运动损伤的人数为1人,10-12月份运动损伤的人数为6人。结果显示运动损伤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3月份和10-12月份。这个时期天气寒冷,气温较低,人体毛细血管收缩,各器官的毛细血管动员较慢,肌肉的粘滞性增大,影响了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肌肉难于活动开。而在气温转暖的4-6月份,运动损伤发生比例明显减少。每年的7-9月份是运动损伤发生较少的阶段,这一方面与时处夏季、气温较高有关,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与暑假放假时间较长有关。
1.4、运动损伤的性质
根据运动损伤发生时间的长短可以划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两种。急性损伤一般是指训练或比赛中因技术动作不规范而导致的骤发性损伤,而慢性损伤多为局部训练负荷过重、训练不当导致的劳损,或是急性损伤后未进行积极治疗而导致的损伤。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2013健美操专项学生以急性损伤为主,损伤10人,占总损伤人数的83.33%;而慢性损伤仅有2人,占总损伤人数的16.67%。这种现象与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健美操项目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1.5、运动损伤的部位
调查得知,损失发生的部位分别是腕关节、大腿部、小腿部、踝关节、膝关节、腰部、肩部、肘部、髋部、腹部和其他部位。在这10个部位中,运动损伤的发生部位多数集中在上肢腕关节和下肢踝关节部位。腕关节和踝关节之所以成为健美操运动当中运动损伤最易发生的部位,首先与竞技健美操的难度动作中一些用腕关节的几率比较大的缘故有关,如各种跳跃成俯撑,支撑转体等,都会对腕部造成很大的冲击,稍有不慎就会有损伤事故发生,其次健美操所有腾空落地动作都要靠下肢支撑、缓冲,这其中踝关节首当其冲。
1.6、运动损伤的类型
健美操专项学生运动损伤的种类主要是关节损伤、韧带损伤、肌肉损伤、挫伤、腱鞘炎、骨膜炎、滑囊炎和骨折。调查发现:在8种运动损伤中,关节损伤占第一位。而在这些损伤中,居第二位的是韧带损伤。关节损伤和韧带损伤是健美操专项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要类型,占总损伤次数的45%以上。肌肉损伤也比较常见,挫伤、腱鞘炎、骨膜炎和滑囊炎也偶有发生,骨折现象在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2013级健美操专项学生中并没有发生,这可能与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并不是专门从事竞技体育训练的运动员有关,因而在训练中对技术动作难度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太高,因而较严重的运动损伤的情况并不多见。
2、教育学院2013级健美操专项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2.1、项目特点
竞技健美操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动作的难度大、技术复杂,它需要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以柔韧性、协调性为基础,以力度、力量为核心,以耐力为保障来完成高难度的连贯的技术动作。竞技健美操的动作是由快速的跑跳步、高腾空的跳跃和跨跳以及各类支撑与平衡等难度动作组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完成这些难度动作时身体各环节要承受很大的力量,容易引起损伤。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完成跳与跃、动力性力量、平衡与柔韧以及静力性力量类难度动作时,身体所承受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所以易发生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