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和深入,体育舞蹈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各高校、中小学相继开始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北京体育大学自从在体育教育专业开设体育舞蹈专项课程以来,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体育舞蹈教师,但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用人单位在招聘体育舞蹈人才的时不再仅限于考察体育舞蹈人才的技术水平,社会对体育舞蹈教师的要求在不断完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体育舞蹈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检索系统、中国知网查阅相关的文献、书籍,为本论文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网络发放的方式向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2007至2012届学生发放问卷共81份,回收65份,回收率为80.24%,其中有效问卷为62份。
1.2.3 访谈法 本文将对部分用人单位的领导和教师、部分体育舞蹈专项毕业生进行结构式访谈,通过访谈了解用人单位对体育舞蹈人才的要求以及毕业生的对自身情况反馈。
1.2.4 数理统计法 通过Excel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毕业生预期职业与实际职业的对比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表1),超过一半的毕业生预期职业为高校体育舞蹈教师,这其中大部分人考虑继续读研深造,但实际从事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工作的人数较少,有部分原因是因为想要从事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工作的人还处于研究生在读阶段;毕业生中仅3.23%的人预期职业为健身俱乐部体育舞蹈教师,但实际从事健身俱乐部体育舞蹈教师工作的人数较多,其中大部分为体育舞蹈专项研究生的兼职工作。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毕业生的预期职业与实际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基本与体育舞蹈专项相关。
2.2 用人单位招聘侧重点与课外实践内容的对比分析
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对就业有着直接的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超过50%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体育舞蹈人才时看重其比赛成绩,但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毕业生在校期间仅34.43%的人有过比赛经历;另外,根据用人单位招聘的侧重点来看,毕业生对考取体育舞蹈教师、裁判证书的重视还有待提高。因此,在制定专项教学大纲时,可明确要求体育舞蹈专项毕业生在校期间需参加比赛的次数以及考取体育舞蹈教师、裁判证书的等级,在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情况下,促进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学习,为其就业奠定基础。
表1 预期职业与实际职业对比/%高校体育舞蹈教师 51.61 4.84中小学体育舞蹈教师 22.58 12.90社会体育指导员 14.52 8.06健身俱乐部体育舞蹈教师 3.23 25.80其他 8.06 48.40
2.3 毕业生就业后教学内容与在校期间学习内容的对比分析
2.3.1 就业后的舞种选择与在校期间学习舞种的差异 就业后,毕业生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主要教授拉丁舞,其中,教授伦巴、恰恰舞的人数最多,其次为牛仔、桑巴、斗牛;标准舞教学除华尔兹、探戈外其他舞种运用较少,这与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存在一定差异。
2.3.2 就业后的技术教学与在校期间技术学习的差异 毕业生在自身技术有哪些不足以及希望加强在校生哪方面的技术教学中,引带都是选择最多的选项,其次分别是:身体动作、时值、髋部动作、舞伴位置、足法、足位、转度、方位。就业后,毕业生在体育舞蹈技术教学中的要求更为全面,除了基础技术之外,对身体动作等方面的要求也较高。而在校学习期间,由于课时等原因,体育舞蹈专项学生技术学习更加侧重于足法、足位等基本部分。因此,体育舞蹈专项技术教学在基础技术教学的基础上,应该适当增加身体动作、髋部动作等方面的教学,进一步提高专项学生的技术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
2.3.3 就业后的理论教学与在校期间理论学习的差异 毕业生在就业后,需要进行体育舞蹈理论教学的人数较少,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在技术课教学中融入体育舞蹈创编的原则与方法、体育舞蹈音乐理论知识、体育舞蹈比赛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在校期间,专项学生对于体育舞蹈理论知识学习普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就业后体育舞蹈教学上的发展。因此,学校必须重视体育舞蹈理论知识,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体育舞蹈理论课应占总课时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