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期刊导读

奔跑吧 北京体育

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8

就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5]36号)发布后的第22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

无疑,仅凭举办冬奥会这一重大机遇,北京体育产业的又一春就能到来,更何况随着体育领域体制改革深化,体育产业能量还将进一步释放,以及非首都功能疏解与首都功能强化,体育产业作为首都功能性产业还将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回望北京体育产业的发展历程,自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体育产业始终驰骋在快车道上,其发展规模稳步增长、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体育产业具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2011年到2013年,北京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14.5%,总收入年均增幅16.8%,到2013年末,全市体育产业实现总收入864.3亿元,其中体育服务业收入达到299.4亿,占体育产业总收入的比重为34.7%,显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北京发展体育产业优势更是德天独厚。一是首都优势,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集中了众多的中央在京体育组织管理单位,云集了众多体育知名单位和总部,具有在全国体育产业中枢的地位。

二是品牌优势。作为中国唯一举办过亚运会和奥运会的城市,作为全世界唯一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举办冬奥会的城市,不仅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活跃,主办承办的体育赛事数量增多,赛事开发水平高,体育产业品牌影响力巨大。

三是市场优势。奥运举办提升了市民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冬奥会的举办进一步提升市民的体育健身需求,公众健身消费支出有较大增长,据初步测算,北京仅体育健身休闲市场规模即达几十亿元以上,且年均增长幅度较大。

四是要素资源优势。北京的体育场馆及设施资源丰富,全市体育场馆、组织一千多家,经营性体育场所6000多处,在全国可谓首屈一指。北京市体育从业人员数量较多,且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较高,人才结构性优势明显,拥有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体育领域的专业院校和体育领域的研究院所。同时,北京是全国金融中心,金融产业GDP占全市经济比重达40%左右,国内外各种投资机构在北京,使体育产业具有良好的融资环境。

难能可贵的历史机遇

不论是北京举办冬奥会重大利好事件,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首都功能强化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推进,不论是体育领域的改革深化,还是体育消费市场的放量增长,都为北京体育产业带来再次发展跨越的历史机遇。

第一,举办冬奥会的重大利好。举办冬奥会对北京体育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将提升北京体育设施规模与水平,拓展冬季体育运动项目的市场,扩大体育产业投资与消费,提高体育产业运营管理水平,增强北京体育产业的影响力及市场竞争力。

第二,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体育产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率先实现协同的领域。借势京张共同举办冬奥会契机,京津冀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广度与深度还将拓展,要素资源的一体化、市场开发的一体化、体育设施的共建共享、体育赛事的协同举办等方面协同发展将更加深入,为北京体育产业的发展拓宽了资源及市场腹地,拓宽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第三,体育产业的体制改革将释放产业能量。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体制、经营机制和传统观念。今年5月《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这是我国体育领域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里程碑事件,在今年8月中旬刚刚发布的《中国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已明确提出中国足协与体育总局脱钩,依法独立运行。体育产业在国家加快转型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加强政策保障,加大各项支持,改善管理机制,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北京应该抓住体育产业体制改革释放产业能量的机遇,深入推进区域体育产业的体制改革,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主体,加快吸引各类要素资源,构建发达的产业支撑体系,提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体育产业的消费市场规模渐大。体育产业是一种维护社会健康的重要产业,体育产业所提供的健身运动、消遣娱乐是改善公众健康状态的积极、有效、廉价的手段。相关研究表明,世界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已超过4500亿美元,我国体育产业消费规模也将达到2万亿元的水平。随着国家及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的体育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未来市场规模将持续放量增长。体育产业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将为北京发展体育产业带来重大的机遇,北京未来的体育产业将进一步结合市场的消费热点,构筑切合市场的体育产业体系,兑现市场机遇。

上一篇:2016全国重点大学网购排行榜 下一篇:没有了